女性生殖系統的疾病即為婦科疾病,包括外陰疾病、陰道疾病、子宮疾病、輸卵管疾病、卵巢疾病等。婦科疾病是女性常見病、多發病。但由于許多人對婦科疾病缺乏應有的認識,缺乏對身體的保健,加之各種不良生活習慣等,使生理健康每況愈下,導致一些女性疾病纏身,且久治不愈,給正常的生活、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。
作者 | 大樹
來源 | 醫學界婦產科頻道
女性生殖系統的疾病即為婦科疾病,包括外陰疾病、陰道疾病、子宮疾病、輸卵管疾病、卵巢疾病等。婦科疾病是女性常見病、多發病。但由于許多人對婦科疾病缺乏應有的認識,缺乏對身體的保健,加之各種不良生活習慣等,使生理健康每況愈下,導致一些女性疾病纏身,且久治不愈,給正常的生活、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。
一、宮頸糜爛會發生癌變嗎?
首先,宮頸糜爛是會引發宮頸癌變的。宮頸是阻止病原微生物進入子宮、輸卵管以及卵巢的一道重要防線。宮頸炎有急性和慢性兩種,以慢性宮頸炎多見,常表現為宮頸糜爛。糜爛分為輕度、中度、重度。糜爛發生后,常會出現白帶增多、黏稠,偶爾出現膿性、血性白帶,并伴有腰酸、腹痛及下腹部重墜感,月經、排便或性生活后加重,有的還常表現為月經失調、痛經并導致不孕等?;加袑m頸糜爛的女性,宮頸癌的發病幾率是健康人的7倍,所以出現宮頸糜爛應該及時到醫院正規治療。
二、秋冬季應注意哪些婦科炎癥?
由于天氣陰晴不定,雨水增多,且早晚溫差大,生物鐘紊亂等原因,所以秋冬季是各類婦科炎癥的高發時期,最易發生的婦科炎癥是陰道炎。引起陰道炎的病原體很多,包括細菌、病毒、原蟲、念珠菌、衣原體、支原體、霉菌等,臨床上最常見的陰道感染主要是由多種細菌引起的細菌性陰道炎,還有由滴蟲和白色念珠菌、霉菌引起的感染。
三、痛經是什么原因引起?
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。原發性痛經是指從有月經開始就發生的腹痛,繼發性痛經則是指行經數年或十幾年才出現的經期腹痛,兩種痛經的原因不同。原發性痛經的原因為子宮口狹小、子宮發育不良或經血中帶有大片的子宮內膜,后一種情況也叫做膜性痛經。有時經血中含有血塊,也能引起小肚子痛。繼發性痛經的原因,多數是疾病造成的,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癥、盆腔炎、盆腔充血等。近年來發現,子宮內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時,也能引起痛經。因此,需要通過檢查,確定痛經發生的原因之后,針對原因進行治療。
四、盆腔炎性疾病的診斷及治療
盆腔炎性疾病的臨床表現各異,因此其診斷通常依據臨床癥狀,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綜合決定。
1.盆腔炎性疾病的最低標準:在性活躍女性及其他存在性傳播感染奉獻者,如排除其他病因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者,應診斷盆腔炎性疾病并給予經驗性治療:(1)子宮壓痛;(2)附件區壓痛;(3)宮頸舉痛。下腹疼痛同時伴有下生殖道感染征象時,診斷盆腔炎性疾病的可能性增加。
2.盆腔炎性疾病診斷的附加標準:(1)口腔溫度≥38.3℃;(2)子宮頸或陰道膿性分泌物;(3)陰道分泌物顯微鏡檢查有白細胞增多;(4)紅細胞沉降率升高;(5)C反應蛋白水平升高;(6)實驗室證實有子宮頸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體感染。
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療原則:以抗菌藥物治療為主,根據經驗選擇廣譜抗菌藥物覆蓋可能的病原體,包括淋病奈瑟菌、沙眼衣原體、支原體、厭氧菌和需氧菌等。診斷后應立即開始治療,及時合理地應用抗菌藥物與遠期預后直接相關。選擇治療方案時,應綜合考慮安全性、有效性、經濟性以及患者的依從性等因素。
中醫、中藥和物理治療在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療中具有一定作用。在抗菌藥物治療的基礎上,輔以中藥治療,可以減少慢性盆腔痛后遺癥的發生。
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出現癥狀前60天內接觸過的性伴侶很可能感染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體,應進行檢查及相應治療。如盆腔炎性疾病患者檢測出性傳播感染相關病原微生物,性伴侶需同時接受治療。